杭州良渚文化村樓盤包含了白鷺郡北、竹徑茶語等5個小區,現在已經有1200多戶居民入住,這里的居民都自稱為“村民”。
昨天,這個“小村”的村民開了一場自治會議——由村民們自發參與起草、修改,最后制定的《村民公約
》昨天正式發布,村民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發布儀式。儀式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自己主持,更有800多位村民出席,大家共同見證了《村民公約》的誕生。
《村民公約》都說些啥?昨天,當進入文化村門口時,記者就瞧見,門口兩保安,人手一張宣傳牌。一張上書:《村民公約》溫馨提醒,請勿按喇叭。另一張寫著:《村民公約》溫馨提醒,請有序停車。這下一目了然了吧,這村民公約就是村民們自己立的村規,一共26條,涵蓋了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。
比如其中第6條:當鄰居因房屋維修需要配合時,我們樂于支持和幫助。第10條:在清晨和夜晚,我們主動將室內音響降低。還有第16條:小鎮內我們慢速行車,不開遠光燈,主動禮讓行人……
這26條《村民公約》不僅被刻進一塊水晶鎮紙上分發到各戶居民手上,還將被鐫刻在小區廣場上。
《村民公約》發起人是誰?據爆料,此人是小區論壇里的活躍分子“海老大”!昂@洗蟆毙遮w名丹涯,昨天就是他為《村民公約》揭的牌。
“海老大”說,這事還得追朔到2008年,當時自己在論壇里發了幾點對小區的感慨,誰知引發了眾村民的積極響應,大家你一言我一語,最后有人推薦自己總結發言,綜合大伙意見,這才有了《村民公約》的前身。
后來,經過村民們自發斟酌推敲,數易其稿,于2010年秋,公示了《村民公約》32條。隨后,通過調查問卷、電話詢問、入戶調查等方式,向3931戶村民征求意見,最后有3653戶村民給予了真誠反饋,最終《村民公約》定稿為26條。
在《村民公約》的最后,我們看見了這樣幾行字:鐫刻為鏡,人人自律,日行成風。福祉和諧社區、美麗家園——良渚文化村。
在昨天的發布會上,光是維護現場秩序和引導座位的志愿者就有50多人,全部是村民們自發報名擔當。這其中有雙鬢斑白的老人,也有小學生。63歲的村民水井泉就是其中一位。
“《村民公約》不是什么法律,即使觸犯了也沒有任何懲戒,履行公約,全憑自覺和公德心!彼f,從《村民公約》的起草到修改,村民們的熱情參與讓自己感覺很溫暖!拔覀兌际谴謇锏囊环肿,希望《村民公約》讓村子更快樂,更像一個家!
《村民公約》全文
1.我們樂于參加小鎮的公共活動;
2.鄰居見面主動問好;
3.我們呵護孩子的自尊,在公共場合避免責罰;
4.孩子之間發生沖突,家長首先教導自家孩子;
5.鄰居長時間不在家時,我們幫助照看,遇有異常,及時告知管理人;
6.當鄰居因房屋維修需要配合時,我們樂于支持和幫助;
7.我們拾獲樓上鄰居晾曬時飄落的衣物,妥善保管及時送還;
8.我們不往窗外拋撒物品,晾曬澆灌防止滴水;
9.在小鎮公共場所,我們放低談話音量;
10.在清晨和夜晚,我們主動將室內音響降低;
11.我們在公共場所衣著得體,講究禮儀;
12.我們在乘車、購物時依次排隊,尊老愛幼;
13.節假日我們只在指定地點燃放煙花爆竹,平時燃放征得管理人同意;
14.婚喪喬遷等傳統風俗不妨礙小鎮公共秩序、環境;
15.我們開車進入小鎮不得按喇叭,開車窗時將音響聲音調低,停車后盡量將車輛防盜裝置調整到靜音狀態;
16.小鎮內我們慢速行車,不開遠光燈,主動禮讓行人;
17.我們在指定位置停放車輛,不跨線、壓線,且車頭朝向規定方向,停車即熄火;
18.小鎮內出行,我們倡導使用自行車、電動車或循環巴士等;
19.保持公園、游山步道等公共場所的環境整潔,自覺帶走廢棄物品;
20.生活垃圾,分類處理;
21.在小鎮公共餐飲場所就餐,我們提倡自備打包餐盒;
22.購物買菜,我們使用環保袋或竹籃;
23.家中的閑置物品,在小鎮跳蚤市場交易或慈善捐贈;
24.在公共區域,未經管理人同意,我們不放生、放養動物,栽種植物;
25.我們為寵物辦理合法的證件,定期注射疫苗;
26.使用牽引帶遛狗,自覺清理糞便,不帶寵物進入室內公共場所,為具有攻擊性的寵物戴上口罩。
記者 王麗